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汇通商贸网 2021-08-13 450 10

精神分裂症患者抗拒服药 家属这样做可提高服药依从性

服药依从性是影响精神分裂症病人疗效及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1],随着新药的研发及治疗手段的提升,并通过病人教育、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干预手段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但服药依从性的水平仍然很低[2],不依从率约为50%。低依从率往往会引起暴力、自伤、自杀等一系列继发事件,因此服药依从性问题也是精神科治疗及护理的一大主要难题。本文通过总结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更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为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提供有效依据。

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1、 自知力缺乏

一般认为自知力水平与服药依从性程度平行,自知力完全存在其依从性好,缺乏时依从性差。精神病病人入院时疾病大多处于急性期,大部分自知力缺失。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自知力缺失最常见,由于缺乏认知病人无法正确认识病情或不承认患病,甚至拒绝药物治疗。

2、药物因素

①难治性精神病病人曾服用过多种药物无效,对治疗方案失去信心而拒绝服药。

②病人服用传统或新型抗精神病药后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头晕、乏力、嗜睡,口干、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静坐不能、四肢震颤等不适。即使这些不良反应消失,但曾有过的感受使病人不能耐受而影响服药依从性。

3、精神症状

①阳性症状,如偏执、幻听、妄想和思维障碍等,病人会认为自己被迫害、否认患病、认为药物是毒药等而拒绝服药。

②阴性症状,会导致病人的精神动力低、情感淡漠、生活懒散,在没有任何帮助或可靠的指导下很难同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

4、知识缺乏

对自身疾病、治疗方案、药物及副作用等缺乏认识,惧怕药物副作用拒绝服药或一旦症状缓解就自行停药,认为自己的疾病已痊愈而无须服药。

5、病耻感

一部分精神病病人因担心周围人的耻笑、排斥,装作无病,拒绝接受治疗,认为服药就是有病,无病不服药,不服药就是无病;有的病人因为药物不良反应,如震颤、坐立不安等会暴露病情,使病人难以掩饰病情,因而减药停药。

6、家庭因素

家属支持、提醒病人药物治疗可有效降低病人服药不依从发生率,若家属有病耻感,病人就很可能处于被动状态,停止服药。

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措施

1、家庭干预

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减少负性生活事件,家庭和谐,社会关心与尊重,改善病人周围环境有利于康复。

2、行为矫正治疗

待病情稳定后,可利用发放小册子、健康教育专栏、直接一对一的教育指导、榜样作用或采用每周2次或3次的座谈交流指导向病人讲解疾病的发生、影响因素、有关治疗、转归等。

3、个性化治疗护理

针对不同病人,可采取不同方法劝说病人在治疗期间的服药,如幻觉、妄想的病人,根据其幻觉妄想的内容进行诱导,完成治疗;对于焦虑不安、情绪低落的病人,可以应用家庭的亲情或病人急切的愿望,来帮助病人坚持治疗。如果确有程度不同的副反应,可以调换品种或调整剂量,或者并用一些能减轻副反应的药物。

4、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长期服药但又拒药的患者来说,上述方法使用后均无明显改善,可选择手术治疗。该手术治疗的机制在于,人脑内有控制情感的神经环路,其环路上的神经核团控制人的各种行为,对其神经核团如杏仁核、扣带回、内囊前肢等进行神经调控,可以降低脑内异常神经递质含量,阻断异常神经传导,消除精神障碍。与药物治疗相比,手术治疗能够有效控制和消除精神病患者的绝大部分顽固性精神症状、消除其对家庭和社会的肇事、闯祸根源;手术使患者恢复自知力、承认有病、自愿接受进一步治疗,这更方便管理病人;此外,对服药剂量较大的病人来说,术后可减少用药剂量,从而减少多种药物所致的并发症。

可以说,手术消除了患者的异常精神症状,提高了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增强病人克服困难的信心,促进自知力的恢复,还能有效地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加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使其主动长期维持治疗,防止复发,促进康复。

[1] 吴逢春,周燕玲,郑英君,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复发情况及服药依从性的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6):130-132.

[2] 王勋,马宁,张五芳,等.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评价方法[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1):45-50.

(本号的医学科普文章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医编小组发布,禁止抄袭,盗用必究)

肖战 奔跑吧 九星霸体诀 迪丽热巴 植物大战僵尸 杨洋 肖战 玉楼春 奥特曼 天天向上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汇通商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汇通商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