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汇通商贸网 2021-09-07 450 10

618过后,苏宁彻底迷茫了

西安侦探公司

  618战后,各大电商巨头秀起了战绩,苏宁也不例外。

  但与以往不同,今年苏宁显得尤为低调,发布的战报更倾向于国潮新锐美妆、智能洗地机、烘干杀菌功能洗衣机等小品类的GMV同比增长这一数据。

  截至发稿,在搜索引擎搜索“苏宁618战报”相关字眼后,并未发现有关苏宁618详细平台总数据的新闻。

  苏宁似乎想用这种方式来彰显自己还“活得很好”。

  但上升到资本市场就能发现其中的猫腻。

  6月15日,苏宁易购发公告称,股东张近东所持有的5.4亿股被司法冻结,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27.68%,占公司总股本5.80%。

  6月16日又突然临时停牌。停牌理由是公司收到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张近东及股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其正在筹划涉及公司股份转让的重大事项。

  与此同时,“苏宁易购南京总部出售员工公寓,要求一个月内搬走”的事件也引起网友关注。

  此外,更为震撼的是6月22日有传闻称苏宁置业将于7月2日宣布破产,届时将有阿里、美的等企业接盘,虽然苏宁相关人员出面辟谣,但不可否认的是,苏宁在盼来国资后,仍旧在过“苦”日子。

  今年2月底,苏宁易购发布公告,深国际控股(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国际”)及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鲲鹏资本”)拟按6.92元/股的价格,分别收购苏宁易购8%、15%的股权,交易合计涉及资金约148亿元。

  5月初,江苏省国资、南京市国资(下合称“江苏国资”)与苏宁签署了组建新零售发展基金的框架协议,该基金由江苏省与南京市国资、苏宁、社会资本共同出资,总规模200亿元,将用于投资苏宁优质资产与优质业务等。

  两次国资入资,似乎给“负债累累”的苏宁带来希望。

  但在传出苏宁与江苏国资组建基金的同时,市场上也传出有关深国际全面暂停收购苏宁的相关尽调工作的消息。虽然苏宁易购发布公告澄清,但难免还是会引起外界猜测。

  事实上,无论是深国际还是江苏国资的入资,都只是苏宁当务之急的“缓兵之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苏宁当前的难题。而在经历了这次618后,苏宁似乎也彻底迷茫了。

  苏宁困境,国资解围?

  近年来关于苏宁资金链断裂的负面消息层出不穷,而追其主要原因,主营业务电商零售的亏损,加之将大量资金投入地产和投资,导致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现金流吃紧。财报显示,从2014年开始,一直到2021年一季度,苏宁扣非净利润始终为负。

  此外,截至2021年一季度,苏宁电器短期借款为241.1亿元,但其货币资金仅有约234.3亿元。苏宁电器总资产虽然高达2356亿元,但总负债已超过1570亿,资产负债率与此前相比虽有下降,但仍高达66.6%。此外,流动负债总额达1182亿元,苏宁易购流动资产为1017亿元。

  无论是苏宁的短期债务还是居高不下的负债率,200亿足以缓解其燃眉之急,可惜苏宁拿不出,所以砍掉副业,出售股权,引入国资,苏宁已经“破釜沉舟”。但这样付出的代价就是苏宁已无实控人。

  据悉,在苏宁与深国资达成交易后,上市公司原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苏宁控股集团持股比例为16.38%,苏宁电器集团持股比例为5.45%,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9.99%,鲲鹏资本持股比例为15%,深国际持股比例为8%。公告显示,本次股份转让完成后,苏宁易购将处于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国资入资不久后,江苏国资也与苏宁“牵手”组建基金,扶持其发展。

  事实上,江苏国资与苏宁接触时间要远远长于深国资,只是一直在博弈,想以一个最低收购价格拿下这部分股权,但未曾想却被深国资截胡。

  煮熟的鸭子飞了,江苏国资委心里不能不急。且苏宁刚牵手深国资,便宣布要在深圳设立华南地区总部,未来二者之间是否还会有更进一步的投资或股权方面的合作,甚至动摇苏宁作为江苏省纳税大户的根基等,皆成为江苏国资的一块心病。

  江苏国资需要补救,而148亿元不够缓解苏宁财务压力,于是江苏国资试图通过与苏宁共同组建基金的模式实现“补位”。

  虽然这意味着苏宁的债务问题短期内将得到进一步缓解,但长远来看,不管是深国资还是江苏国资,都不是福利企业,投入过后一定想看到苏宁带来的回报,所以再给苏宁带来短暂的喘气机会以外,还有未来的压力。

  苏宁进入“磨合期”

  近期,有关苏宁与深国资不和的消息传出,消息称深国资将全面暂停收购苏宁的相关尽调工作,虽苏宁出面辟谣,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确实还处于磨合阶段。

  当然,除了需要和深国资磨合外,新入场的江苏国资也是苏宁不得不考虑的。

  双方或者三方之间的摩擦未来无可避免。但双方国资当务之急需要达成的共识,是帮助苏宁剥离不良资产。

  十年前,电商浪潮汹涌袭来,彼时线下称王的苏宁被京东、淘宝一众电商品牌打乱阵脚,被迫转型。

  2011年张近东提出“再造苏宁”,2013年更名为苏宁云商,正式向互联网零售转型。同年,苏宁旗下苏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斥资2.5亿美元收购PPTV。

  此后,张近东又斥巨资收购江苏舜天俱乐部、国米俱乐部、天天快递、家乐福等等。过去十年里,物流、金融、体育、科技、文娱、投资,这些你能想到的与零售相关、或毫不相关的行业里,都能看到苏宁的足迹。

  当时苏宁意图靠副业来带动自己主业的收入,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淘宝和京东稳居龙头位置多年,“新秀”拼多多也迅速崛起,苏宁的收入虽然也在增长,奈何势能相差悬殊,尤其是在2012年和京东开展价格战后,入不敷出成了苏宁常态。

  2014年开始,苏宁卖掉的资产包括大量线下门店、仓储物流、PPTV股权、阿里股权等等;2019年,苏宁打包仓储业务出售给物流地产基金,打包出售了陕西、湖南、宁波等5个物流项目;2021年停运冠军球队(停运不等于解散,存在售卖可能);近期也有传闻称苏宁将出售家乐福、国米俱乐部等资产。

  此外,从苏宁易购的财报也可以明显看到,自2014年开始,苏宁易购的扣非净利润就开始出现持续亏损(该数据更能代表企业主业的盈利情况),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也自2017年开始持续为负。

  事实上,张近东似乎也意识到了苏宁正处于“严重缺钱”的困境。在苏宁30周年庆生会上,张近东表达出回归主业的决心,“只要不在零售赛道,脱离产品和用户,都要大胆调整,该砍的砍,该转的转。”

  现如今,在两方国资介入后,苏宁剥离不良资产的决心只会更坚定。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未来的长期战略以及经营方向、经营模式,大概率是需要三方共同商议的,且在团队管理、股权激励等方面,三方很难达成意见一致。也就是说,虽然苏宁获得巨额资金支持,但若此后苏宁没有扭转局面的能力,仍然于事无补。

  苏宁路在哪?

  主观上,苏宁的对手是国美、京东、淘宝、拼多多,但本质上,苏宁需要战胜的是一众平台型企业,并且还需要在自己线下份额不受影响的情况下。

  2020年之前,苏宁一直走的是纯电商模式,而要知道,电商企业之所以战胜不了平台型企业,是因为后者拥有两种经济效应:一是梅特卡夫效应,二是双边市场效应。通俗来讲,采购双方数目众多,彼此互相影响,到达一定临界点后平台出现乘数效应,而电商企业只能继续简单相加。

  所以,苏宁近些年来的增速不如其它平台的核心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所称的“飞轮效应”,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规模效应。

  由于强力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苏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O2O(全场景)销售模式,但是由于近些年来线下零售行业的不景气,以及京东、淘宝的全力追赶,苏宁的优势点也在被逐渐赶上。

  对于苏宁来说,在两个国资入资后,可以说基本已度过至暗时刻,在此背景下,今年618自然而然成了吹响反击号角的第一战,苏宁深知这点。

  所以在618开始之前,苏宁推出“六一宝宝节”,意图可以说十分明显,剑指京东,试图在这年中大促中获得更多“存在感”。

  但效果似乎并不如意,且如今赛道上不仅只有淘宝、京东、拼多多这些传统电商巨头,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加入让整个行业处于严重内卷状态。

  对于苏宁来说想靠着一场活动就打赢这场“翻身仗”并不容易,这必将是苏宁与各大平台间的“长久战”。

  除了电商外,免税业务也成了苏宁提及最多的一块。

  不可否认的是,一块免税牌照对苏宁零售主业确实会有一定推动作用,但对其线下铺设的苏宁超市、苏宁小店实则意义不大,也就是说,仅凭一张免税牌照就想扭转苏宁经营压力,可能性极低。

  此外,深国资本身具备的供应链和物流优势在日后也可帮助苏宁拓展海外电商业务,与其在已成“血海”的国内市场打拼,不如出海找寻出路。

  而如果苏宁想要出海,有两种落地方法,其一是在国际巨头亚马逊口中抢食份额,也就是自己供货自己开店自己卖。但亚马逊在国际上已经做得足够好,苏宁无论是获客能力、国外店铺经营能力,以及对当地消费者的了解等都不具备优势,因此可行性不大。

  其二是面对国内一众独立出口贸易公司,做纯粹的中介公司,帮助小家电做代理商。但国内这些独立的贸易公司普遍为小公司,几十人的规模做起来要远比苏宁灵活许多,且在国外市场尤其东南亚市场,口碑、知名度似乎并不重要,物美价廉才能让消费者买单,所以对于苏宁这个巨头来说出海并不简单。

  总之,如今的苏宁最需要做的一定是稳住国内零售市场,扩大自己在电商市场上的份额以及话语权,那些免税业务也好跨境电商也罢,目前来看离苏宁还很远。

  写在最后

  不得不承认,今年618的氛围比往年淡了许多。虽然各家电商平台的促销时间比以往拉得更长,但消费者却不买账。

  而这其中,除了各种复杂的平台活动规则外,电商直播的“常态化促销”更是造成618热度不在的关键所在。

  不止苏宁,现在所有电商平台其实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且现在互联网行业早已过了流量红利的时代,各家平台必定会在存量市场竞争,而在这个市场,需要的除了钱之外,更多的将是服务。

  所以,在打折促销已经走不通的时候,各大电商平台是不是该换个点子来“玩”了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汇通商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汇通商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