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汇通商贸网 2021-09-16 450 10

人民币急涨引监管出手 能否应对大宗商品涨价?

户外广告投放

近期,人民币汇率一路上涨,自5月25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率先升破6.4关口后,5月26日开始,在岸人民币和离岸人民币维持在“6.3时代”。5月28日开始,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连续4天升破6.4,6月1日达到6.3572,为近两年来最高。

在市场的强烈关注下,人民币急涨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央行及有关部门多次重磅发声,强调汇率双向波动是常态,将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5月31日,央行推出稳汇率工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此后,人民币汇率有所回落。

6月2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收于6.3872,较昨日贬值113个基点,连续两天走贬,合计265个基点。据市场人士反映,央行提高外汇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而且今日有境外上市企业大额分红购汇。按往年经验,6至8月是境外上市中资企业分红购汇高峰期,预计今年总额可能高达700多亿美元,这将成为最近一段时间推动人民币贬值的重要因素。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急涨

央行“出手”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事实上,自今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就开始进入升值通道。4月初,离岸人民币、在岸人民币对美元均在6.57左右,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接连升破6.5、6.4关口,涨幅近2000点。

这一波汇率的快速升值引发各方关注,监管也接连出手。5月27日,召开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外汇市场总体平衡。未来,影响汇率的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很多,人民币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无论是短期还是中长期,汇率测不准是必然,双向波动是常态。

5月31日,央行推出稳汇率工具。为加强金融机构外汇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5%提高到7%。

外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将其吸收外汇存款的一定比例缴存央行的存款。央行对这一工具的动用较为少见,历史上仅上调三次,最近一次上调是在2007年,由4%上调1个百分点至5%,此后保持不变长达14年。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指出,央行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的目标是进一步缓解人民币单边升值压力。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冻结外汇流动性,抑制外汇派生,具有抑制人民币升值的效果。

此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回调。6月1日,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报6.3759,较上一交易日跌152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则回到6.38左右。6月2日,在岸人民币、离岸人民币最低均达到6.39水平,在岸人民币对美元16:30收盘报6.3872,较前日下跌113个基点。

人民币为何急涨?未来怎么变化?

分析:在岸市场追涨杀跌成急涨的加速器但过快升值不可持续

人民币快速走强的背后是美元的走弱。4月初,美元指数处于93上方,此后连续下跌,5月中旬降至90以下;5月25日达到最低,收于89.6685,相较3月末的高点跌幅达3.8%。不过,自5月下旬开始,美元指数基本维持在89-90之间,并未出现大幅波动。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5月3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美元指数已处于相对低位的90.00上下,美国经济复苏快于欧日,美元指数再下行的可能性较小。根据市场规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也应相对平稳,但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表明市场存在超调现象。

关于美元走低的原因,有市场机构人士对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近期,主要受欧洲公债收益率大幅走高、美联储重申宽松货币政策立场等因素影响,美元出现贬值走势,正在逼近年初低点。这是带动这几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的主导因素。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认为,除了美元走弱这一直接原因之外,5月份以来的人民币急涨主要是离岸市场驱动。离岸市场汇率(CNH)相对在岸市场汇率(CNY)总体偏强,特别是5月26日至28日,CNH相对CNY的偏离持续为负,分别为100、111和87个基点。另外,在岸市场追涨杀跌也成为人民币急涨的加速器,这波人民币急升恐逼出了企业的一些恐慌性外汇卖盘。

未来人民币汇率如何变化?盛松成指出,当前人民币过快升值有可能已经出现超调,未来看不可持续,也不符合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5月27日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第七次工作会议表达了对人民币中长期走向没有预设方向,不存在中长期升值的政策意图。

张瑜指出,从短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准确研判几乎是不可能的,由内外盘定价机制决定。中期来看,尽管汇率波动仍难预测,但波动贬值的概率更高,主要原因在于美元指数反弹概率仍较高。但人民币贬值压力并不大。据其测算,如果美元指数反弹10%,则人民币中间价的贬值压力约3.6%,再考虑情绪超调的空间,则假设人民币中间价的贬值压力约6%,对应当前人民币中间价6.4,则将贬值到约6.8左右。这一水平距离前期破7后的敏感位7.25还有非常深厚的战略纵深。

长期来看,三到五年维度内,美元进入偏弱周期的概率更高。往往在美国财政扩张对经济的提振效应过去后,财政赤字对美国经济的透支效应就会显现出来,美元信用中长期进入弱周期。而疫情中,我国应对最佳且货币财政空间的使用最为谨慎,因此人民币有强势稳定的基础。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下阶段随着全球通胀水平上升,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有收紧迹象,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加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双向波动。

外资流入A股步伐提速人民币汇率变化如何影响股市?

分析:有相关性,不存在因果必然联系

在人民币汇率强势的同时,股市出现外资流入明显加快的迹象。上周(5月24日-28日)陆股通净流入468亿元,为陆股通开通以来的最大单周流入规模。其中,在离岸人民币对美元首度升破6.4的5月25日,陆股通当日买入成交净额达到217.23亿元,刷新单日净买入纪录。

事实上,今年以来,外资流入A股的步伐已经在提速。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5月份,北上资金已经连续8个月净买入。根据wind数据,刚刚过去的5月份,北上资金成交净买入达到557.76亿元,连续两个月净买入超过500亿元。截至5月底,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14106.85亿元,突破1.4万亿元大关。

机构多将北上资金的加速流入与人民币升值联系起来。国盛证券策略分析师张启尧指出,北上入场速度明显加快首先的驱动因素即是人民币汇率重拾升势。其次,美联储维持鸽派基调继续扩表,货币持续超发使得海外流动性极度宽松并外溢至新兴市场。另外,内外波动趋缓,风险偏好回暖也驱动外资增持A股。

汇率变动与资本市场有无联动关系?今年4月初至5月末,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均接近3%;同期内,A股三大指数出现上涨,上证指数上涨5%,深证成指上涨8.8%,创业板指上涨近20%。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指出,从经验数据看,近年人民币汇率与股指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性,2020年四季度至今相关度尤高。不过相关性不等于因果性,可以把它粗略理解为一种互相影响的关系。汇率升值时,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上升,权益资产定价也受到支撑;权益资产价格上行时,跨市场交易增加,汇率也受到支撑。贬值的过程则相反。

从陆股通净买入量与人民币汇率的经验关系看,2018年以来的四轮人民币升值的周期(2018年1-4月、2018年10月-2019年3月、2019年9月-2020年1月、2020年四季度至今),都出现了陆股通北上资金流入量的同步显著上升。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上证指数的关系来看,可以看到二者历史相关性较高,尤其是2020年四季度至今更是几乎同步。

管涛指出,汇率和股价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不存在人民币升值、股市上涨的必然逻辑。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验均表明,汇率和股价的关系在不同经济体之间以及同一经济体的不同时期存在较大差异。从我国的经验来看,“7.21”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和股价的相关性总体较弱,2005年“7.21”汇改后至2015年“8.11”汇改前,人民币基本处于单边、渐进升值状态,但国内股市经历了多轮牛熊转换。2017年后汇率与股市联动性明显增强,可能原因是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后,人民币和股票作为风险资产,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据其测算,当汇率变动幅度较大时,汇率和股价的相关关系略有增强。汇率预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影响外资流动进而影响股市走势,但汇率升值或贬值不等于有升值或贬值预期。当人民币升值到一定程度后,人民币计价资产估值偏贵,对外资的吸引力开始降低。一旦外资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高估,那么外资可能会抛售人民币资产,进而带动股市下跌。

用人民币升值对冲大宗商品涨价是否可取?

分析:不宜用政策重器去应对大宗商品涨价

近期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市场上曾出现用人民币升值来对冲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想象——在人民币持续升值下,进口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或将减弱。

5月27日的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会议指出,汇率不能作为工具,既不能用来贬值刺激出口,也不能用来升值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

盛松成也强调,大宗商品价格通常全球化定价,人民币一定幅度的升值,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很小。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全球(包括我国)供需关系和市场投机行为造成的,不可能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兼副院长王晋斌指出,不宜聚焦人民币持续升值来降低进口成本及物价水平。从政策角度来看,人民币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器,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宗商品结构性价格上涨的时候,并不能代表全球一定会出现显著的通胀压力,不宜用政策重器去应对结构性的进口物价上涨。汇率升值到大宗商品进口物价水平下降中间存在微观定价机制问题,若传递系数小,汇率升值对降低大宗商品进口价格的作用也有限。另外,当前大宗物价上涨具有暂时性,供需时间错配导致的物价上涨并不具有经济总需求导致物价上涨的性质,供应瓶颈缓和将平抑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

他认为,近期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联储允许通胀持续“超调”所致。未来应侧重于稳价保供,加大金融市场监管约束大宗商品投机性行为,消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冲击。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对记者分析称,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因素主要包括供求因素和金融因素,其中汇率是重要的金融因素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交易通常以美元定价,美元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负相关。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大宗商品的人民币价格,影响国内进口企业成本。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为例,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国内进口企业原材料成本的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作为国际铁矿石、原油、铜、大豆等商品主要进口国,如果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过大,进口大宗商品过多,又会刺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不利于稳定国内商品价格。因此,综合看,在当前情况下,维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有利于稳定大宗商品价格。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汇通商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汇通商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