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宏韧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宏韧医药”)创业板IPO申请近日获受理,公司拟募集3.17亿元资金,用于投入分析检测平台建设项目及创新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作为国内少数较早进入生物分析细分领域的CRO服务机构之一,经过多年发展,宏韧医药目前在药物生物分析细分CRO领域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 不过,宏韧医药亦存在隐忧。《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宏韧医药毛利率持续下滑,研发投入占比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此外,宏韧医药实控人、董事长姜宏梁还曾卷入贿赂风波。 业绩增长乏力 宏韧医药成立于2011年7月,是一家专业提供药物研发技术服务的CRO企业,业务涵盖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等药物研发主要环节,为制药企业、CRO公司提供临床生物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非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药物和包材分析等研究技术服务。 作为国内少数较早进入生物分析细分领域CRO服务机构之一,宏韧医药成立初期即构建规范的生物分析平台,开展探索性的非临床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目前,临床生物分析为宏韧医药核心业务,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近年来,在中国医药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加及创新药研发利好政策的支持下,CRO行业发展迅速。在此背景下,宏韧生物近年发展迅速,但受新冠疫情影响,宏韧医药近年业绩有所波动。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宏韧医药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0.86亿元、1.13亿元、1亿元、0.76亿元;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依次为3948.75万元、3859.84万元、3763.64万元、2402.87万元。可见,公司去年业绩有所下滑,但今年上半年收入已得到较快恢复与增长。 图1 宏韧医药报告期内主要财务数据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从具体业务来看,临床生物分析占据宏韧生物收入比例较高,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其分别实现收入0.85亿元、1.1亿元、0.96亿元、0.62亿元,依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98.72%、97.25%、96.13%、81.78%。 同时,随着成立子公司弘质生物以及收购北京信立达,宏韧医药开始逐步拓展临床试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该项业务收入也增长迅速。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上半年,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收入分别为30.14万元、129.29万元、1249.02万元,依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0.27%、1.29%、16.47%。 图2 宏韧医药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构成(单位:万元,%)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核心业务市场广阔且增长较快 作为占据公司八成收入以上的核心业务,临床生物分析业务对宏韧医药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招股书显示,生物分析是指利用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配体结合法等技术对生物基质中的目标物进行定量分析,贯穿于生物制品及化学药的研发过程,已成为药物发现与开发过程中的关键工具,生物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受医药市场的增长、药物研发投入的不断增加及新药研发鼓励政策的驱动下,近年来中国生物分析市场增长强劲。 据招股书披露,2019年中国生物分析市场规模达到30亿元,2015至201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0.6%,快于CRO行业的整体增速。同时,根据Frost&Sullivan预测,预计2024年,中国生物分析市场规模将达到65亿元,2019至2024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5%。 针对公司在生物分析市场地位,宏韧医药表示,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药物生物分析检测领域,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公司在药物生物分析方法开发及服务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优势,在药物生物分析细分CRO领域享有较高的市场声誉。 除生物分析业务以外,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为宏韧医药近年发展起来的重要业务,2021年上半年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16.47%。 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数据,美国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市场从2015年至2019年年均复合增速为9.4%;相较于美国市场,中国拥有庞大的统计学、生物科学人才库及具有竞争力的劳工成本,CRO企业在提供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服务方面处于有力竞争地位,从2015年至2019年中国实现复合增速高达23.5%,预计2019年至2024年,中国市场有望实现25.7%的年均复合增速。 图3 中美临床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市场(单位:百万美元)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针对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领域,宏韧医药已于去年收购北京信立达,据悉,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的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在细分领域的数据标准化和国际双报业务具有较好的市场声誉的公司,是CDISC标准在中国的发起人之一。 实控人曾卷入贿赂风波 尽管核心业务市场广阔且增长较快,但宏韧医药亦存在不少隐忧。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宏韧医药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8.93%、74.66%、68.61%、60.62%,呈持续下滑趋势。对此,宏韧医药解释称,随着公司业务布局不断拓展,专业员工人数增加,薪酬水平上升以及实验室相关成本及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因此公司毛利水平有所下降。 除了毛利率外,《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报告期内,宏韧医药研发投入占比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而销售费用率除了去年外,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宏韧医药研发费用分别为562.31万元、788.34万元、942.28万元、585.91万元,依次占营收比重为6.56%、6.96%、9.41%、7.71%;与此同时,宏韧医药销售费用分别为344.69万元、444.19万元、227.76万元、321.44万元,依次占营收比重为4.02%、3.92%、2.28%、4.23%。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书中,宏韧医药选取博济医药(300404.SZ)、阳光诺和(688621.SH)、百诚医药(301096.SZ)等五家公司作为同业可比公司。 与同业相比,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五家可比公司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8.35%、8.05%、9.78%、11.15%,平均销售费用率依次为3.35%、3.46%、2.67%、2.98%。可见,报告期内,宏韧医药研发投入占比均低于同业平均水平,而销售费用率除了去年外,均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图4 宏韧医药研发投入占比与同业可比公司对比情况图片来源:公司招股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宏韧医药实控人、董事长姜宏梁曾卷入贿赂风波。 招股书显示,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宏韧医药实际控制人为姜宏梁、张杨夫妇,姜宏梁、张杨合计控制公司49.16%表决权。 简历资料显示,2011年7月至2020年11月,姜宏梁就职于宏韧有限(宏韧医药前身),历任总经理、执行董事、董事、董事长等职务,2020年12月起,任宏韧医药董事长。 然而,2021年7月27日,上海市金山区监察委员会出具了《关于武汉宏韧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姜宏梁有关涉案情况的说明》,监察委员会在办理原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机构办主任和新药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顾俊违法案件中,调查发现姜宏梁向顾俊行贿8万余元。据悉,监察委员会已对其作出批评教育处理,未对其立案,对武汉宏韧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作处罚处理。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包包 http://www.intsms.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