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代刷网 1 打开小红书APP, “发现”页面满屏的尖下巴、大长腿, 要说这是大数据算法下精于个人喜欢的精准推送, 我也认, 毕竟不管男女, 大都喜欢看美女, 男的出于异性相吸, 女的出于学习集美。 想想下载小红书的初衷, 以为是升级版的美团、大众点评, “种草”一词的深入人心, 明显比“点评”更高级。 小红书作为定位于生活方式分享的平台, 日常向用户传递着“标记我的生活”理念, 可做着做着, 不知是被用户带跑偏了, 还有有意而为之, 靠“皮肉”博上位。 2 小红书, 红着红着就黄了, 这是坊间的一句戏言, 但细细琢磨, 还真有几分道理。 自小红书上架以来, 关于其“涉黄”的言论始终喧嚣尘上。 为此, “小红书”APP运营方煞费苦心地拿起法律的武器, 挑言论过于“离谱”的自媒体进行了杀一儆百, 一系列操作下来, 不仅没有遮住群众雪亮的眼睛, 反而有一些“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滑稽感, 关于小红书“涉黄生态”的争议, 时至今日依旧存在。 再后来, 随着越来越多权威媒体就“小红书用户涉黄”问题进行了报道, 蚌埠住的小红书, 终于进行了正面回应: “用户笔记存在大尺度内容”: 已封禁,对涉黄、色情信息“零容忍”。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最初的小红书, 还是一个单纯的种草笔记UGC社区, 没有电商, 更没有乌烟瘴气的软色情。 回顾小红书的电商之路, 从2014年上线的直营模式(福利社), 因供应链、物流和售后的压力, 改为“淘宝”模式, 自己提供平台, 让第三方商家入驻。 平台提供了, 怎么能吸引商家入驻呢? 毕竟前面还有行业带头大哥阿里巴巴, 拼多多探索出了合家欢模式下老少齐上阵的“砍一刀”, 单纯无助的小红书, 挠破了头终于顿悟, 要吸引商家入驻先“勾引”用户上瘾, 于是, 软色情的擦边球得以在平台横行, 谁敢挑刺, 思想保守的大帽子给你一扣, 还说批评你一句: 不懂得欣赏美。 3 小红书有了稳定的日活用户, 怎么吸引商家入驻变现, 又摆在了台面上, 黑猫白猫都可以来, 能抓住耗子就是好猫, 所以我们看到, 入驻小红书的电商良莠不齐。 第三方商家入驻, 虽然降低了运营成本, 但也大大增加了商品的假货概率。 这方面的亏, 淘宝当年遇到过, 拼多多也正在经历着, 小红书自然未能幸免, 近年来, 关于“在小红书买到假货”的相关投诉始终存在。 小红书为何坚持主打美妆的电商? 一来由于迫于电商生意难做的精准细分市场; 二来判断护肤品真伪的气味、颜色、触感, 偏主观、抽象化, 这就给了售假商家狡辩的余地; 三来权威检测机构的门槛较高, 成了小红书上一些商家售假的护身符。 小红书细分市场后的电商生意, 虽然能分得了一杯羹, 却难以“养家糊口”, 更别提将商业版图再上一层楼了。 于是, 聪明机智的小红书, 再次将重心转向内容, 但内容和电商却无法割舍, “小红书笔记代写产业链”登上热搜, 小红书笔记代写代发、数量、提升搜索排名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 一时间小红书陷入“失真”旋涡。 4 小红书的决心很大, 有着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豪迈, 无奈的现实又将其打回原形, 成了看客眼中“人菜瘾大”的典范。 无奈之下, 从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的小红书, 继续钻研着“软色情”的保龄球, 对用户、商家, 不求一击击中、一网打尽, 但求有的放矢、有求必应。 以“种草”起家, 最后却因为“种草”失控, 内容与商业上的两难全, 让小红书活成了纠结的处女座, 一面渴望破圈, 一面自我“束缚”, 政策上的监管红线下, 小红书的自我监管成为常态。 涉黄、再涉黄、再再涉黄…… 仿佛成了小红书永远解不开的结, 内容运营上的摇摆不定, 电商布局上的举棋不定, 撕裂着小红书原本的“种草”属性, 种种迹象的背后, 是小红书对于盈利的执着与焦虑。 未来的小红书能有多远? 取得真经的路又在何方? 当年, 那个曾经内容电商的破壁者, 如今在愈发被动的环境中, 开始追逐风口, 从短视频到直播, 再到透露出甘做嫁衣的信号。 或许, 背靠大树好乘凉, 不失为明智之举, 现在的小红书, 已经沦为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导流工具, 短期内确实实现了盈利的目标, 长远看无疑断了任何想象的空间。 长路漫漫, 小红书, 好自为之。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