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汇通商贸网 2022-02-08 450 10

为何毛主席生前不进故宫,逝世后不入葬八宝山?背后缘由让人敬佩

云播放免费在线看最新电视剧 https://www.yunbofang.net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决定把办公地点设在香山。香山位于北京西郊,由于位置较远,许多干部上班都非常不方便。此时的中南海还是一片破败景象,根本无法使用。这时候有人提议说能不能把政府办公地点设在故宫,这一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当场严词拒绝。是毛主席不喜欢故宫吗?为何他对在故宫办公如此抗拒?

毛主席并非不喜欢故宫,相反他对故宫的喜爱比任何人都多。毛主席一生从未进过故宫,离故宫最近的时刻就是他数次驻足故宫门前,他曾四天内三次到故宫附近都没能进去。之所以不愿进入故宫,是因为毛主席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敬畏历史,矗立在北京五百多年的故宫本就是历史,而让毛主席更加敬畏的则是这段历史背后所代表的东西。

1417年故宫正式动工,为了完成这一“宏伟大业”,明成祖朱棣已经派人做了十多年的准备,全国的能工巧匠、数不尽的珍贵材料都被运到北京,而后耗时三年故宫终于完成。在朱棣眼中,这座紫禁城代表了他的野心,他想成为秦始皇一样的人物,必然要有如秦始皇阿房宫一样奢华的宫殿。

朱棣之后明朝有14位皇帝居住在紫禁城中,明朝之后的清朝更是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里,紫禁城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宫殿,它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封建皇权。清朝覆灭后,末代皇帝溥仪仍居住在紫禁城中。直至1924年,清朝被推翻13年之后,军阀冯玉祥将溥仪赶出紫禁城,中国历史上自此再也没有皇帝这一称号。

毛主席与故宫结缘

溥仪被赶出故宫后,北洋政府在故宫设立故宫博物院,以供后人参观。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后日本入侵东北,其狼子野心彻底暴露,为防止日本全面侵华之后对故宫文物进行破坏,社会各界爱国人士将故宫文物整合并送往安全地点。毛主席的恩师易培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时有一些投机分子想要拍卖文物,易培基先生联络张学良请他务必保住文物,在张学良的帮助下,故宫文物得以完整保存。

日本侵华之前,毛主席的老师易培基保护故宫,日本侵华之后,则轮到毛主席保护故宫。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向来攻无不克的解放军在北平面前却犯了愁。北平作为一座数千年历史的古城,里面的文物古迹必然无法经受炮火侵袭,尤其是故宫。全国人民都在关注这场战役。

当时社会各界许多民主人士都给毛主席写信,让毛主席在战争中务必保护好北平。毛主席考虑许久,认为北平应该和平解放。为此党中央与当时国民党驻守北平的傅作义进行谈判,谈判共进行三轮,我党谈判人员向傅作义阐述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傅作义决定以和平方式解决,将北平交给解放军,他本人也弃暗投明,率部向解放军投降。故宫面临的最后一次巨大危机就这样顺利解决。

建国后毛主席曾收到两幅堪称国宝的传世墨宝,一副是李白唯一流传下来的真迹《上阳台帖》,另一幅则是明末著名将领王夫之的《双鹤瑞舞赋》。毛主席本身就是一名书法家,见到这样的书法真迹自然是爱不释手。可这两幅墨宝太珍贵了,堪称国宝,毛主席思来想去认为这样的作品他一个人收藏过于暴殄天物,于是毛主席直接将这两件文物捐赠给了故宫。

毛主席三过故宫而不入

毛主席对故宫有着极大的执念,青年时期他就一直想要去故宫参观,不过当时毛主席忙于革命,无暇参观故宫。后来毛主席革命成功新中国成立,终于等到国家局势平稳,他能够有闲暇时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毛主席是非常有毅力的,青年时期的他想要游长江,后来不顾众人阻拦他也坚持下水。可在故宫这件事上毛主席却迟疑了,尽管毛主席青年时期非常想要参观故宫,可他成为主席之后却一次也没去过。毛主席曾三次前往故宫,但都仅仅是在故宫附近转转,并没有进去。

1954年5月17日,毛主席突然对工作人员说要前往故宫。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喜欢故宫,这么多年毛主席终于主动提出参观故宫,他们很是兴奋,提前做了许多准备。下午毛主席来到故宫神武门前,令人费解的是他并没有走神武门进入故宫,反而登上了故宫的城楼,顺着城墙一直走。

顺着城墙走了半天,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东华门。工作人员以为主席走这么大一圈就是想从东华门进,结果毛主席这时候说:打道回府。这让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为毛主席感到疑惑,不过主席的行动他们也不好干涉,只能跟随主席回去。

两天后工作人员接到通知说毛主席将再次参观故宫,他们想着肯定是两天前毛主席没能进入故宫感到遗憾,所以才会再次前往故宫。5月19日毛主席再次抵达故宫,这次他又登上了城楼,甚至都没有走动,就在城楼上看了一些文物,便又通知工作人员回去。

工作人员彻底疑惑,不过他们还没疑惑太久,毛主席就又告诉他们说明天还要来故宫,这下工作人员彻底懵了。但他们已经知道了,明天毛主席应该还不会进入故宫。

果然5月20日毛主席再次登上故宫城楼,朝着与第一次相反的方向走。期间毛主席还遇到一些游客,毛主席亲切地向他们挥手致意。第三次登上故宫城墙,毛主席还在城墙上观看了驻扎在故宫周围的防空部队的演习,观看演习的毛主席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道:“高射炮设在这里不好,敌机飞到这里再打就晚了。”

毛主席四天三次前往故宫,除了他对故宫执念深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毛主席想对故宫进行改造。毛主席三次参观,沿着故宫走了一整圈,走下来他发现故宫太完整了,少了哪里都不行,改造故宫的想法只好作罢。

那为何毛主席来到故宫门口却不愿意进去参观呢?主要原因就是毛主席对故宫抱有“警惕”之心。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党中央从西柏坡搬至北平。3月23日,进京途中毛主席找到周恩来总理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

周总理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主席非常坚定地说:“决不当第二个李自成。”

明末闯王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进北京,李自成原本是为了反对统治阶级压迫才率农民起义的。结果进入紫禁城后,李自成当场被紫禁城内繁华景象迷住了,没能抵挡住诱惑的他在紫禁城称帝,成为了他所反抗的统治阶级。没过多久清军入关,李自成被赶出北京,王朝再次更迭。

有着李自成的教训,毛主席自然不愿意进入紫禁城,他不想成为李自成那样的人。权力的诱惑太大了,紫禁城作为封建皇权的象征,毛主席从心底是抵制的,所以一直都敬而远之。

毛主席对故宫的态度从另一方面反映了他对革命的态度。1949年革命胜利,毛主席的乡亲们都来北京拜见毛主席,他们甚至不知道共产党是什么,乡亲们认为此时的毛主席就是天下的主人,是新的“皇帝”。他们对毛主席说:“润之啊,现在咱们毛家人坐了天下,你准备怎么封我们?”

听到这番话,毛主席认识到革命道路仍任重而道远,起来作揖到:“叔公,这可千万不行啊,你们对我们一家有恩,我是知道的,但是你们做官这事儿不行,我毛某人也不是什么皇帝,权力都是人民给我的,我不能拿来乱用。”

此后还是有不少亲戚找到毛主席给他们安排工作,毛主席迫于无奈只好跟亲戚们约法三章:

一不要来京看望;二不要来京寻求安排工作;三不要借他的名义找地方政府安排工作。

毛主席从未想过主席的身份会给他带来什么,更不希望家里人借助他主席的身份谋求一些特权地位。

毛主席对生死的态度

毛主席一生中从未惧怕过死亡,自参加革命以来他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曾说过:“我打了25年仗,由于偶然性,我没有被敌人打死。”毛主席一路走来他见证了太多的死亡,从建党之初身边同志被国民党迫害,到建国后一起奋斗的伙伴一个个去世,毛主席对死亡这一问题已经看的非常淡了,他甚至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死亡。

有一次毛主席接见澳大利亚总理,谈话中毛主席说道:“我和周恩来都看不到中国革命结束了。”

晚年的毛主席面临许多健康问题,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体一天天正在恶化。毛主席经常对身边人说:自己不久后就会归天。身边人无法接受这样的话语,可毛主席总是笑着安慰他们。

关于毛主席遗体的处理,毛主席早在1956年就签署了遗体火化协议。这在当年是一个非常先进的想法,大多数中国人都无法接受火化,认为即便是死了,下葬时也应该保持遗体完整。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央一百多名领导干部都签署了这一协议,在他们去世后,遗体都将火化。

毛主席生前还多次向身边工作人员表示,自己死后不要埋葬在八宝山公墓,也不要举行什么仪式,将他的骨灰撒在故乡韶山的大山上就行。

八宝山公墓是我国政治规格最高、最著名的公墓,主要用于埋葬国家领导人、国家重要干部及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毛主席对自己后事的决定是因为他一生都对自己要求严格,即便身为国家领导人,毛主席也没有向党和国家要求过什么。死后他自然不希望给党和国家添麻烦。

毛主席的遗体处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毛主席去世后,中央内部出现了两种声音:

一种是按照毛主席的意愿送回家乡,

另一种就是把毛主席的遗体保存下来。

毛主席在当时就是全国人民的精神支柱,如果对毛主席的遗体进行火化,恐怕全国人民都不会答应,这也是对新中国最重要的人的不敬。

经过商讨最终决定将毛主席遗体保存下来,为此中央成立了“国务院第九办公室”,专门负责毛主席遗体的保存事宜。

此时毛主席去世的消息还未公布,大多数参与到这项工作中的人都是接到命令时才得知毛主席去世,许多人都无法接受。不过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他们并没有在悲伤中沉浸过久。很快医学领域专家就开始研究方案,让毛主席遗体得以上百年不腐,以便于后人瞻仰毛主席遗容。

为了更好的保存毛主席遗体,中央决定为毛主席制造一个水晶棺。这些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为此各界权威人士都参与进来。在大多数人的努力下,毛主席的遗体得以保全,至今我们仍能在毛主席纪念堂看到毛主席的容颜。

相较于将骨灰撒到家乡的山上,将遗体遗留下来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毛主席像睡着一样安详地躺在毛主席纪念堂,在全国的政治中心,在这里他能够时刻感受到国家的变迁。如果真能看到如此盛世,想必毛主席也会欣慰地笑出来吧。

后人的评价中给了毛主席这样一个标签:生不入故宫,死不葬八宝山。这两件事都体现了毛主席作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正是毛主席这样的态度,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建设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国家才能如此富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汇通商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汇通商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