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汇通商贸网 2022-02-16 450 10

14岁女孩跳楼自杀前手写3页书信:我不配活着

三效蒸发器

想要毁掉一个人,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让ta的童年生不如死;剩下的,交给时间……足矣!

一个女孩自杀前的真心话

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表达,智慧的文采,懂事的性格,让无数阅过的人泪目;

同时,也让很多人疑惑:

这真的是一个十四岁孩子所具备的能力吗?真的是一个十四岁孩子内心的真实世界吗?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这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巨婴死在沙滩上。

什么是“巨婴”呢?

就是那些实际年龄或者身体发育已成熟,心智却仍停留在婴幼儿阶段的人。

对于他们,怎么可能真正理解这些十几岁甚至几岁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的欲望是把利刃,我的内心是孤独、悲伤、绝望的。

我感觉自己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孩子,他们从来没有把我放在眼里。

我的人生缺乏乐趣,为什么别人能够快乐而我不能。

失望透顶,真的不想活了。”

这是一个不满十岁女孩的朋友圈。

如果你是她的父母,看完是怎样的感受?

她的父母说:“说实话我们平时挺注意的,她是因为有了弟弟后,感觉我们偏心。

可出去玩的话,买玩具都是买两份,不说一样吧,有时候姐姐还比弟弟的好……”

是啊,哪怕父母感觉自己已经做得很好的,为什么孩子还不知足、不满足呢?

绝望中的孩子,

大多数具备这个特点

看完这些绝望中的孩子们的真心话,字里行间透露出三个字——“我不配”。

1.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我不配;

每个父母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孩子,就如同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理想化的父母。

但是,这个完美的孩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什么是优秀呢?

找一个稳定踏实的工作?那么,什么是稳定呢?

找一个好人结婚生子?那么,什么是好人呢?

又或者是成龙、成凤?那么,龙、凤的标准是什么呢?

总之,父母们并不见得清晰他们内心的答案。

面前一个无解的问题,让关系当中的主体、客体纷纷陷入无尽的焦虑与混沌当中,痛苦挣扎,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于是,孩子们单纯的想象会认为:

“你们爱的不是我,是冲进班级里前十的我,是排名年级前二十的我,是考满分的我。”

她努力了,尽力了;因为如果她能做到的话,如果她知道什么方法能做到的话,她早就做了。

2.对父母的言行无能为力,我不配;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角色,都带有不同颜色的面具。

可是,有些父母总是习惯把最靓丽、最温和颜色的面具给别人;

而把最具戾气、最具伤害的黑暗颜色的一面留给自己的孩子。

面对外人时的父母,是彬彬有礼、礼貌又文明的;对待他们14岁孩子时,却用最肮脏的辱骂、说最难听的话;甚至用皮带、电线殴打。

因为父母自身的无能,只能通过孩子来发泄心中的怒气、愤懑和不满。至于哪里来的如此冲天的怒气、填不满的愤懑,也许终归是对自己的敌意吧。“坐在沙发上、躺在床上的人,永远有资格指着鼻子骂一个正在读书或写字的人,不为别的,就因为人家是长辈。”

什么是长辈?释义为辈分较长,看着晚辈成长,无时无刻不关怀备至的人。

至于那些只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只会对自己的孩子和至亲颐指气使、不会为自己的无知买单的人,他们配得上这两个字的称呼吗?

孩子,是他们不配,而不是你。

3.轻松、快乐是别人的,我不配。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使命。

你应该听话、懂事,你应该好好学习,你应该为这个家或者家族争光,你应该实现父母实现不了的愿望……

一旦孩子的内心被父母占据,他们很难找到正能量的意义。

他们貌似能找到一些意义感:

我在努力学习,我没干坏事,我尊师重友,我没偷没抢、没说瞎话……

可是,为什么总是开心不起来呢?

与此同时,家长也能找到一些自我感动的意义:

我在认真管教她,我在鞭策她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我都是为了她好……

可是,效果为什么总是差强人意呢?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现象?

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他们总是拼命追赶别人的脚步,在追赶的过程当中离自我越来越遥远,挫败感越来越强,越来越迷茫、困惑,无力、无助。

父母怎么做,

能让孩子对生活抱有更多希望?

虽然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但是,具体责任人是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孩子自己。

当他们达不到父母或者自己的要求时,他处在任何一个集体当中,环境都会给他带来压力,内心都会产生焦虑感,自己跟自己打架。

那么,在这种环境下,可能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人都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自从孩子到了学龄期,甚至学龄期之前,学习的脚步就会永不停歇,学习的进程都是严丝合缝的,上完小学上初中,初中之后就是高中,一学期比一学期增加难度,一年比一年竞争激烈。

来自父母的唠叨、指责、抱怨,来自老师的敦促、教诲、期待,来自自身想要达成的愿望而产生的无力感、挫败感的堆积,因此,孩子同样需要喘息的时间和空间。

很多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成绩,除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孩子的心理压力。

比如,父母少点指责性的言语,少点关切性的关注,少点命令性的要求;

比如,帮助孩子降低身边各种噪音的干扰,多一点温暖的鼓励和温和的陪伴。

只有真正理解孩子,他们才会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尽管,父母们也很不容易。

还有,帮助孩子承担自己人生的使命。

如何判断是不是自己的使命呢?

·有没有目标感;

·有没有行动力;

·有没有他们自己能完成的、有难度的一个个小目标,就像一个个小台阶一样。

任何事情都是从易到难,每一个小小的收获和满足感,就是良好感受的不断累积。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轻松、快乐的时光和积极的心态,也是不断积累出来的;

当然,需要父母和子共同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去播种和收获。

-END-

作者:MT

编辑:雪梨

设计:多纳

(文中部分图片均来源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汇通商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汇通商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