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作者:梁由之 当地时间16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以视频方式向美国国会议员发表讲话,呼吁美西方能向乌克兰提供更多援助。对于这场讲话,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却选择了一个让人觉得感到非常奇怪的报道角度,他们说:虽然乌克兰在军事上表现差强人意,但信息战却完成得非常漂亮。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让这家美媒对乌克兰大为赞叹的,是泽连斯基播放的一段乌克兰制作的宣传视频。这段视频先向观众展现了乌克兰在本次冲突前的生活景象,随即以非常精妙的剪辑手法,把镜头切换到极有冲击力的交战过程。为了制造感官刺激,这段视频甚至不惜拍摄了大量鲜血淋漓、满身疤痕的躯体,并以一个“这是谋杀”的标语,把现场美国观众的感情推向了最高潮。 图片截取自视频 《华盛顿邮报》表示,泽连斯基已经从喜剧演员转变成了一位战时领袖,夸奖他成功地运用了社交媒体和各种通讯工具,在传达乌克兰方的政治主张、寻求国际支持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宣传工作。 他们还援引美国大西洋理事会一位专家的话称,俄罗斯或许能在“开火的战争”里取得了胜利,但乌克兰却在信息战上大获成功,而后者在现代冲突中显得尤为关键。 如果不考虑是否全面客观地展现俄乌历史纠葛,单从表现手法看,这段视频的确当得起《华盛顿邮报》的赞美之词。但如果我们再看看这篇报道的后文,又不由得怀疑这家美国媒体是不是在对乌克兰当局搞“高级黑”。 虽然《华盛顿邮报》对泽连斯基和乌克兰用了大量的溢美之词,但他们却援引了一位不具名美国高官的消息,而这名高官表示自己已经无法独立判断乌克兰给出的各类信息是否真实,比如他们报道的双方伤亡数字等。而另一位美国高官还替乌克兰找补说:“对己方报喜不报忧,这是战时信息沟通的常规做法”,并还引用了“战端一开,最先牺牲的是真相”这样一句老话。 不管《华盛顿邮报》引用这两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这显然和西方一直鼓吹的“言论自由”、“新闻理想”极为不符,也让不少看到这段话的网民感到非常困惑,包括下图这位网民就在留言里表示,他们很好奇自家政府怎么会公然否定当初曾力推的那些价值观。 网民评论 除了道义上的自打脸,即使只从技术层面看,泽连斯基当局在本次冲突中的公关行动不仅谈不上成功,反而还时有“严重翻车”。 就在《华盛顿邮报》盛赞泽连斯基的穿着和不刮胡子的造型很接地气、很亲民时,另一家美国媒体CNN却不太吃这套。CNN主持人曾在连线中提到,泽连斯基的扮相看着非常疲惫,以至于他还追问道:“我无意冒犯,可我想问问,泽连斯基的精神状况目前怎样?” CNN报道截图 更要命的是,有关乌克兰前线军人的宣传内容,还经常被各国网民发现这些军人佩戴了纳粹符号。今年3月8日妇女节当天,北约就曾引用了一张佩戴纳粹“黑太阳”标志的乌克兰女兵照片,但在不久后删除。而乌克兰外交部的官方账号的同类推文,更是在发布了同样佩戴纳粹符号的女兵的照片,且一直对评论区网民指出这一问题的留言视而不见。 乌克兰女兵 这样挑战二战后国际共识、堪称“灾难”的宣传内容,让越来越多的西方网民开始质问他们国家的政府: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正在重金支持一群什么人吗? 而在整个国际舆论场上,《华盛顿邮报》所说的“乌克兰在宣传上大胜俄罗斯”,也是因为俄罗斯的声音被西方合力屏蔽了。在多国政府陆续对俄罗斯开展制裁后,互联网巨头谷歌公司就封杀了俄罗斯媒体在自己下辖所有平台的展示。一些外国网民就在《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区指出,推特、Facebook和其他不少社交媒体平台上,不仅大大限制了俄罗斯新闻机构的发声,甚至连个人账号转发俄罗斯媒体消息的内容,也会受到严格管控。在西方网络圈里,冲突双方只有乌克兰还能在网上发布对自己有利的消息。 评论截图 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这是乌克兰的“成功”,倒不如说是西方世界舆论霸权的成功。 相关报道 俄乌冲突,假信息为何专门冲着中国来? 日前,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我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的署名文章,明确表示所谓中方“事先知情”“默许”“纵容”俄罗斯军事行动等说法完全是虚假信息,意在推卸责任,抹黑中国。中方不可能在知情情况下不予劝阻。这篇文章被认为是中方对近期西方舆论一系列针对中国谣言的强势回击。俄乌冲突,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有关中国的虚假消息甚至谣言呢?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虚假信息是美国外交中惯有的操作和老毛病,这不奇怪,但是专门冲着中国来的虚假信息甚至谣言,其目的还是希望把世界上一些热点和纷争性的议题带到中美战略竞争的框架下去。李海东认为,美国利用虚假信息的方式跟当年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发动军事行动的时候一样,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美国对华政策中想要削弱中国的方向没有变,制造各种假消息想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对中国现在相对和缓的国内外发展环境给予破坏,让中国发展得慢一些。其散布的“中国为俄罗斯提供军援”等各种虚假信息意在把中国推到欧洲大多数国家对立面上,破坏中国跟欧洲之间的经济和人文联系纽带。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向《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场俄乌冲突中美国发动的舆论战有很多目的,就针对中国的而言,其目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抹黑中国,从2017年开始美国就已经把中国当成其所谓的战略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所以这次俄乌冲突发生之后,美国在对俄罗斯发动舆论攻击的同时,更是不忘利用这场冲突抹黑中国;另一方面是离间中俄,虽然美国把中俄作为自己的挑战对手同时在进行打压,但在俄乌冲突发生以后也想尽量避免自己两线承压,所以不惜制造假消息离间中俄。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认为,现在欧美媒体已经自觉变成了本国政府宣传战和舆论战的战争机器。而美国现在频频制造虚假信息、用信息战的方式来打击中国以及挑拨中俄,显示的不是美国的强大,而是美国的疲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信息战用得越多,我们越要提升辨识能力,正确看到其看似强大的所谓话语权外壳掩盖下的虚弱本质。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也表示,随着舆论战的不断展开,美国的真面目会最终被世人看到,特别是在欧洲。俄乌冲突是美俄矛盾激化的结果,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受害者。但是未来欧洲可能是更大受害者,能源危机和难民危机都是欧洲国家要实际面对的问题,美国到时候不太可能继续通过虚假信息或者信息战的方式蒙混过关。 环球时报记者张婷鸽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